活動期間:[2025.06.25 ~
2027.06.17]
日華小教室 "布料的機能性後加工技術"

在購買衣服或布料時,你是否曾看過「防潑水」、「吸濕排汗」、「抗菌」、「抗 UV」這些標示?
這些功能,其實不是布料本身自然具備的,而是透過一種叫做 機能性後加工(Finishing)的技術加工出來的。
簡單來說,後加工就是在布料染色或織好之後,進一步添加某些化學處理,來讓布料具備某些特定功能。
這些功能能讓衣服穿起來更舒適,也讓布料在不同環境中表現得更穩定。
機能性後加工的常見分類
後加工的技術很多,依照不同的功能,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:
1.撥水加工
透過在布料表面形成一層防水層,讓水珠無法滲透進纖維,例如登山外套上的防潑水功能。
2.吸濕排汗加工
將布料處理成容易吸收汗水並快速排出的結構,常見於運動服飾。
3.抗菌加工
添加銀離子、銅離子等抗菌成分,減少細菌滋生,延緩異味產生,例如襪子、內衣。
4.抗 UV 加工
利用吸收紫外線的助劑,保護皮膚不被曬傷,常見於防曬衣、帽子等。
5.柔軟加工
使用矽油等助劑讓布料手感更滑順,提升穿著舒適度。
舉例說明
例如你穿過的快乾衣,洗完很快就乾,就是因為做過吸濕排汗加工;
又或者你下雨時身上的防風外套,水珠像荷葉一樣滑落,那就是撥水劑的功勞。
這些看似「自帶功能」的布,其實都是後加工技術背後的成果。
機能性後加工的重要性
後加工能夠提升布料的舒適性與功能性,是現代服飾、戶外裝備、醫療用布、產業布料等領域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隨著消費者對機能性衣物的需求提升,以及氣候變遷、疫情等環境挑戰,未來這些加工技術也會越來越環保、越來越高效,
像是無氟撥水、生物基抗菌劑、低溫節能處理等新技術都正快速發展中。